坛罐山遗址图片曝光

成都商报电子版   2023-01-10 17:56:11


(相关资料图)

2019年12月,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开展文物调查工作时,发现新石器灰坑、汉代及明清墓葬、窑址等多处遗迹。地处成都平原南部的坛罐山遗址由此进入考古视野中,在2020——2022年的三次发掘中,该遗址出土了石核、石片、石砧、锯齿刃器、手镐等石制品518件。

经测定,遗址最早年代距今约20余万年,是四川省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,填补了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。对于建立成都平原古人类生存演化序列、构建四川盆地旧石器年代框架、完善工业体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。

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陈苇博士日前在《成都平原南部史前考古新发现——从坛罐山遗址缘起》讲座中,详细介绍了坛罐山遗址考古工作所取得的进展。

据介绍,坛罐山遗址地层堆积较厚,清晰且连续,为典型的河流阶地二元结构。自上而下可分为13层:第1层为耕土层;第2至10层为含铁锰质胶膜、网纹发育程度不等的黏土层;第11层为锈色粉砂层;第12层为含泥细粉砂层;第13层为砾石层。其中,518件石制品主要出土于第2至10层,即细颗粒沉积物中,在石料、石器类型和技术上较为一致。

陈苇表示,坛罐山遗址从工业面貌上而言,应属于南方砾石石器工业。从原料利用策略上看,多为石英砂岩,少量石英、细砂岩等,可能为河滩、砾石层就地取材。从修理工具类型上看,坛罐山遗址出土工具类型有手镐、砍砸器、刮削器、凹缺器、锯齿刃器,以砾石毛坯为主,其次为断块,少量为石片。从剥片、修理技术上看,以锤击法为主,偶见砸击法,硬锤加工,单向修理为主,主要为单刃类工具。

所以,根据同地区相关地质研究推断,坛罐山遗址位于总岗山东、岷江以西,地貌特征为长条状低缓垅岗,周围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,年代为中更新世中期。

同时,坛罐山遗址内有石制品埋藏的最老地层年龄当不低于20万年。根据石制品埋藏及空间分布情况,推测坛罐山遗址原生形态受到一定程度水流扰动,但仍保留有早期人类行为与活动的重要信息,是一处古人类多次光顾、短期活动的旷野场所。

基于坛罐山遗址考古发掘所得到的认识,陈苇及其团队进一步在眉山、乐山地区开展了史前遗址调查工作,共发现104处旧石器时代遗址,采集标本有石核、石片、手镐、薄刃斧等,采集标本原料以石英岩、石英砂岩为主,偶见脉石英等,其加工技术以锤击法为主,单向、对向、垂直方向和两面剥片,整体上原料利用率低。从石制品特征上看,属简单石核——石片技术范畴,呈现剥取大石片并以之加工工具的特点。从埋藏环境上看,埋藏层位为分布在古青衣江、岷江的Ⅱ-Ⅳ级阶地的黏土堆积,年代可能为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阶段。

成都商报-红星新闻记者 曾琦

猜你喜欢

[ 最近更新 ]